关于职业病防治,你了解多少?
文章来源:海口市健康教育所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职业病有哪些危害
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如生产性粉尘、噪声等),劳动组织或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作业姿势,厂房建筑通风不良等。
由于预防不当或技术局限性,职业性有害因素会进一步导致劳动者工伤、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和早期健康损害等,这些都会对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由于职业病种类繁多,不同职业病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我国现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包含了10类132种法定职业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等。
构成职业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要构成《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健康不仅损害身体健康,更威胁心理健康,长期超负荷工作,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职业倦怠影响工作效率而恶劣的工作环境,更会引发持续的心理压力,职业人群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这些↓↓↓
主要症状:焦虑(anxiety)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体验。
职业人群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可能与错误的认知,比如糟糕至极、全或无的想法有关;也可能与不允许自己犯错或者觉得没有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有关;还可能与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或危险有关。此外,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的缺乏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如工作要求与自身能力的不匹配竞争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都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主要症状:
(1)情绪症状: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兴趣减退,且这些情绪几乎占据着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往往在早上更为严重,傍晚的时候会好转一些。
(2)认知表现:大脑迟钝,难以集中注意力,优柔寡断,常有负罪感、挫败感,自我评价低,甚至悲观厌世。
(3)意志行为反应:生活被动,寡言少语,常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等。
(4)躯体症状:常伴有睡眠障碍、精力不足、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体重减轻、口干、便秘、性欲减退及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如心慌、胸闷、憋气恶心等。
职业人群抑郁情绪的易感因素: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风险因素对于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不良的工作性质、工作压力与职业紧张,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和工作场所健康服务提供等因素。
主要症状: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疲乏、白天嗜睡。
职业人群睡眠问题的易感因素:
(1)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咳嗽、夜尿等。
(2)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声音嘈杂和光线刺激等。
(3)药物及饮品:如咖啡、浓茶、中枢兴奋药物、苯丙胺或者戒断反应。
(4)神经精神疾病所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等。
主要症状:
(1)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闯入与事件有关的情境或内容;
(2)倾向于逃避回忆和讨论与应激事件有关的话题;
(3)“情感麻痹”或“心理麻木”;
(4)持续增长的精神性敏感和烦躁不安。
职业人群应激问题的易感人群及易感因素:
(1)易感人群: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危机事件相关救援作业人员,如军人、医务人员、警察、志愿者等。
(2)易感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低,服务时间长,意外事件的间隔时间短,更频繁地处理意外事件和从业时间长。
(3)保护因素:同伴支持、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员工激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