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 | 正确认识哮喘

626db5ddfb8fc8fb83436e7bfb30c78d.png


世界防治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的纪念活动。设立宗旨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2025年5月6日为第27个世界哮喘日,主题为:“让吸入疗法惠及所有的哮喘患者”。强调普及哮喘吸入治疗,已达到哮喘完全控制。


一、哮喘---隐形的杀手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和可变性的呼气气流受限。不典型者可仅以咳嗽或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报告显示,全球共计约 2.6亿哮喘患者;与 哮 喘 相 关 的 死 亡 病 例 估 计 为43.6万例。中国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和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二、哮喘的发病因素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受到刺激,进而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以及生活中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会引起机体产生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黏膜水肿,从而引发支气管哮喘。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学物质能够直接刺激气道,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增加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风险。戒烟是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措施之一。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例如,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不合理使用药物、情绪影响等。


三、哮喘的危害


1、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严重痉挛、炎症加重,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雷暴哮喘”大规模暴发时)。

2、肺功能下降:长期未控制的哮喘会导致气道重塑(气道壁增厚、纤维化)、肺部损伤,最终引发肺功能不可逆下降,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风险。

3、肺部感染: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增多易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等。

4、睡眠障碍:夜间或清晨哮喘发作频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5、运动受限:患者因担心诱发哮喘而避免运动,长期缺乏锻炼可能导致肥胖、心肺功能退化。

6、心理健康问题:哮喘的不可预测性和对发作的恐惧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家属需长期照顾患者,承担心理和经济压力;社会因患者生产力下降而面临人力资源损失。

长期未控制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如平滑肌增生、基底膜增厚),使气道狭窄、弹性下降,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不可逆肺功能损害。


四、哮喘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8cd742a75eab1dedf70aaebbba727fd8.png

(二)慢性持续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ef440d7415662dce2dbeab2fe2a1c2d4.png

五、如何合理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改善低氧血症,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控制治疗方案以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一)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自我处理

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可以通过监测症状和(或)肺功能(包括呼气峰流速仪)在家中先进行自我处理。SABA 是缓解哮喘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每次使用 2~4 喷,一般间隔4 h 重复使用,直到症状缓解,但 24 h 不超过 8~12喷。

(二)氧疗

对单纯低氧血症(经皮血氧饱和度(95%)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控制性氧疗,通过脉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吸入氧气,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5% 及以上。重或危重度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经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氧疗后,若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指征主要包括:意识改变、呼吸肌疲劳、PaCO2≥45 mmHg(1 mmHg=0.133 kPa)等。对部分患者可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若无改善则尽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六、哮喘预防措施


哮喘的预防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包括避免过敏原、管理呼吸道感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治疗以及应急处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避免过敏原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是预防哮喘的关键。可以通过皮肤试验、血液检查或过敏反应测试来确定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某些食物等。在过敏原高峰期,减少户外活动,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空调和过滤器,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二)管理呼吸道感染

勤洗手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及时增添衣物。在流感季节,可以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接触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在疾病高峰期。

(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在过敏原高峰期进行剧烈运动。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减轻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来减轻压力。

(四)规范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哮喘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复诊,让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五)应急处理

了解哮喘发作的症状,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如果哮喘发作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哮喘患者有效地管理病情,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