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肺结节,“急着手术”并不明智
文章来源:健康中国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胸部CT在体检中的普及,肺结节成为健康报告上的高频词。门诊中,医生常遇到手捧CT报告、面色焦虑的患者。“医生,我这个结节是不是癌?要不要马上手术?”更有甚者,因恐惧癌症而要求直接切除。但是,也有人因“才几毫米”就置之不理,数年后再复查已是肺癌晚期。
事实上,绝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数可能是早期肺癌。如何在“过度医疗”与“延误诊治”之间科学平衡?这正是现代呼吸医学倡导的“精准评估﹢规范随访”理念的核心所在。

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边界清晰、密度增高、周围被正常肺组织包绕的局灶性阴影。由于低剂量CT的广泛应用,目前健康人群中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尤其在4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空气污染暴露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需要明确的是“检出率高不等于癌变率高”。研究显示,直径小于6毫米的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不足1%。
判断肺结节的性质,不能仅凭一次CT检查,需要综合多个因素综合判断。《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及国际指南均强调:对大多数肺结节,首选策略是定期CT随访,而非立即活检或手术。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实性结节,无需常规随访;直径6~8毫米的实性结节,需要6~12个月复查,若稳定则18~24个月再查;如果直径大于8毫米或有吸烟、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可考虑进一步做PET-CT、活检或支气管镜评估;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建议每年复查,持续5年;如果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则根据成分、大小决定随访频率。
如果检查发现肺结节,大家先不要恐慌,因为95%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或惰性病变;但也不要忽视,尤其是较大结节或有高危因素者,务必遵医嘱随访!


无障碍浏览
长者浏览助手

